说起长江,黄河,天安门……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祖***亲——伟大的中华民族。 展开历史的画卷,昔日的祖国,曾经傲立东方。我们为此自豪;昨天的华夏,也曾忍辱百年,我们为之哀歌;然而今日之中国,已是青春焕发,我们为之雀跃!我们是***的,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亲昨日的沧桑,但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了民族的兴衰,亲眼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的国旗,我庄严地站立,目光紧紧凝视,阳光中,那脸映着骄傲与自豪; 面对雄鸡般的祖国版图,我庄严地站立,一支深情的歌自心底静静流过; 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沐浴着祖国的每一缕阳光,注视着祖国的每一栋高楼,回味着祖***亲每一个前进的足迹。。。。。。总也不能抑制心中那滚滚的波涛和对祖国真挚的爱恋。 香港,澳门的回归,申奥的成功,世贸组织的加入,神州五号的升空,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辉煌成果,无一不向世人昭示中国人的聪明勤劳和无穷的创造力。 远的不说,就说说我的家乡滨州沾化——美丽的渤海之滨,冬枣之乡。温婉可人的滨州新区,日新月异的沾化新街,引人注目的航空城异军突起。我可爱的家乡啊,正微笑着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甜脆可口的冬枣,硕果累累的果园,张灯结彩的广场,热情好客的父老,啊,谁不说我家乡美!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爱国爱家乡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祖***亲将指着我们骄傲地说:“你们是我最忠诚优秀的儿女!”总有那么一天,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当代青少年都能在世界各民族的青少年面前响亮自豪地宣告: 我,是炎黄子孙的一员!我爱祖国,更爱家乡!v
以保护文物古迹为主题的手抄报 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关于济南趵突泉的手抄报 关于孝的手抄报
家乡特产手抄报边框花边简单漂亮的设计欣赏
关于家长特产的手抄报关于孝的手抄报
济南最美泉城手抄报 最美手抄报
连云港特产手抄报
儿童武汉特色美食手抄报 美食英语手抄报
家乡特产苹果手抄报 水果手抄报
关于济南泉水的手抄报 关于水的手抄报
滨州的特产的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简单的家乡特产手抄报 我的家乡手抄报
我是济南人小学生手抄报小学生手抄报
建平县的特产手抄报手抄报模板大全
介绍东阳美食手抄报 美食英语手抄报
手家乡特色手抄报
书画济南魅力全城手抄报 汉字的魅力手抄报
襄阳特产手抄报孩子们主动搜集各地特产 湖北襄阳特产手抄报
认识济南走进济南的手抄报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
介绍家乡特产手抄报 世界遗产手抄报
诸暨家乡特产手抄报爱家乡手抄报
英语全运会手抄报资料
保护文物***有责手抄报
保护文物***有责手抄报
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恩江小学四12班第五单元手抄报展
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恩江小学四12班第五单元手抄报展
关于文物古迹的手抄报***
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大全
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恩江小学四12班第五单元手抄报展
关于历史文物古迹的手抄报名胜古迹手抄报
历史文物遗产手抄报
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恩江小学四12班第五单元手抄报展
传统文化手抄报多彩文物
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恩江小学四12班第五单元手抄报展
宣传保护文物的手抄报 关于生物的手抄报
文物保护主题手抄报保护手抄报
如何制作保护文物的手抄报
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恩江小学四12班第五单元手抄报展
关于保护名胜古迹的少字的手抄报名胜古迹手抄报
滨州市文物古迹手抄报名胜古迹手抄报
调查古文物保护手抄报保护手抄报
关于黄河的成语,谚语,俗语,以及相关故事和意义
第一届全运会 北京 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第二届全运会 北京 1965年9月11日-28日
第三届全运会 北京 1***5年9月12日-28日
第四届全运会 北京 1***9年9月15日-30日
第五届全运会 上海 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第六届全运会 广东 1987年11月20日—12月5日
第七届全运会 北京 1993年9月4日—9月15日
第八届全运会 上海 19***年10月12日-24日
第九届全运会 广东 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
第十届全运会 江苏 2005年10月12日——10月23日
第十一届全运会 山东 2009年
美丽德州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一、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应该在整体把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活动***,也可以结合当地及本校条件适当增删调整部分内容。
这一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以学习课文《黄河颂》为活动契机,自然导入整个活动。四个部分环环相扣,互为照应:第一部分侧重了解“黄河对华夏文明形成的影响”,所以以“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作为主题词;第二部分侧重收集诗文、歌曲,召开主题晚会,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感情,可以“歌唱黄河”作为核心;第三部分是收集资料,筛选信息,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第四部分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写作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化整为零穿插安排活动。
本单元内容较多,课时较为紧张。教学时应该注意将众多活动分解穿插到两周内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去。这一综合活动***占用两课时课堂教学时间,一课时用来布置、指导学生的活动,一课时用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其余活动基本应该化整为零,在课上、课后开展。
有的内容(如第一部分的《黄河颂》中的有关内容)可以融入课堂教学;关于黄河的常识、词语可以通过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来展示;与黄河有关的故事、传说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至于学生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歌谣诗词不妨在班会或文艺晚会上让学生自己编排、表演;而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当然也可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其成果也可以在教室或校园展出。
如此安排,即可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
第二,分组分工安排活动。
面对本单元四个部分八大任务,即使教师做了分解安排,学生也会有疲于奔命之感。因此,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使每一小组承担一项任务,小组内又有具体明确的分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展示成果、评价活动等途径将以上分工综合起来达到***共享,使学生相互受益。
但是,仍然必须保留一两项活动(建议教师选择第四部分)作为***参与的共同活动,要求学生在各小组交流之后写一篇作文,写一篇总结,以确保活动有点有面,有分有合。
各项活动设计意图解说与具体指导建议
第一部分活动内容:
1.复习《黄河颂》一课,查找有关资料,研讨下列问题(见课本)。
这一活动,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认识,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方式;同时又自然导入本次活动,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课上或课前互相交流。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具体解说如下:
①第一问见课后附录。第二问——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②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 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③略。
2.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照抄原文,而应对故事做适当的剪裁或润色补充。
学生整理出的故事,可以刊登在手抄报、黑板报上,也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话时间,让学生上台讲故事,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
① 黄河之源的传说。
② 与黄河有关的神话传说。
③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A.姜太公钓鱼。
B.郑国渠。
(以上答案参见《黄河》一书,中央电视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3.关于搜集俗语、谚语、成语的活动。
这一活动为学生积累词汇、积累文化知识,从而感受黄河在民族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提供了机会。教师应该借此强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词汇积累的乐趣并能够因此掌握一两种学习词汇的方法。
教师指导这一活动,应该把握三个环节:搜集词语——领会意义——学会运用。例如:“河清海晏”,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泾渭分明”则是黄河的两条支流在文化中的反映(泾水清,渭水浊)。要求学生抄出例句,以便从情境上完整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要求运用词语造句。
第二部分活动内容——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这一活动可与音乐教师配合进行,可视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请音乐教师推荐介绍教唱有关的歌曲民谣,可在音乐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开展,也可利用班会课乃至在学校文艺活动中表演。语文教师主要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下功夫,应要求学生抄下歌词并引导学生品味评析。有关诗词部分应该要求学生背诵并向同学介绍。
第三部分活动内容——保护黄河。
这一环节的话题是“环保”。其中,第一项侧重了解黄河现状,第二项重在宣传呼吁,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妨由学生分组承担各项任务。先由部分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展出,使两项活动互相呼应,增强活动效果。如果当地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搜集其他河流或者当地河流情况,不必强求一律。
调查交流活动的组织、主持、主讲均应由学生承担,以求充分锻炼学生。
公益广告的设计力求巧妙、生动、有创意,但仍然应该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如果学生不具备绘画才能,可以只用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构想。当然,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
第四部分活动内容——综合写作。
这一部分是在前三个部分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学生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对于黄河的方方面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写作环节中的材料积累过程已基本完成,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话题角度,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2两题属于常规作文,建议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其中一题。第3题的“周记”写作,可以作为学生对这次大型活动的自我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是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照。
三、活动评价
1.重在过程评价。
综合活动的宗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促进发展的机会。学生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出成果,“过程评价”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组织,是否努力尝试整理材料表达观点。只要学生在以上各个环节中有一两处下了功夫,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学生作业成果结论是否完整严密、设计是否新颖有创意,只能作为评价的参考因素。即使学生的活动是失败的,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他在实际操作中也就运用了多种知识,锻炼了各项能力,积累了多种体验,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东西,都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2.不求全责备,不求毕其功于一役。
不要希望在一次活动中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做出整体规划,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各项不同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培养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每次活动之后,只需就学生的一点最佳表现给以评价(如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材料整理、与人合作,等等),不要求面面俱到。
3.多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
评价时,应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力求使评价成为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手段。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学校评价、社会评价,使学生的活动成果在校园中、在社会上得到认可,这种评价可以得到极好的教育效果。
四、有关资料
1.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陈梧桐陈名杰)
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叠纪(距今28 500万年至23 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个反复抬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形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接着,在侏罗纪(距今19 500万年至13 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13 700万年至6 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 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后来,一些抬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那些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并发育成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潴积,形成古若尔盖湖。源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则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入大海。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后,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迅速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流水的冲刷促使河床逐渐由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使源头的位置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上游不断向上延长。流水的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高山峻岭,为自己开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时,中国中西部的高原继续处于上升的阶段,益发加强了这种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终于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使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独立的河段连接起来,古黄河至此已初露端倪。不过,此时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她的东端止于浩瀚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古黄河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其溯源下切的侵蚀作用。当上游的来水大量进入三门古湖,水位升高,超过了三门地垒的高度,湖水就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她终于切穿三门峡,流入华北平原,而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投入大海的怀抱。一个伟大的生命从此诞生了!
黄河最后冲过三门峡、全线连接贯通的具体年代,学者的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即当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条大河,已经从西到东将各段河道连接起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不过,此时她的下游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后下游的河道曾发生过几次变动迁徙,但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定型。而且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延伸的属性,她的上源和下游仍在继续延长,从而最终形成今天的面貌。
今日的黄河,全长5 464公里,是长度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她从源头汩汩东流,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包括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河南、山东两省的沿黄地区在内,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着1.2亿人口。在历史上,黄河还曾经流过河北、天津、安徽、江苏四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共约25万平方公里。据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加上流域内有限的地下水,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并远距离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区调水,承担着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务。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选自《黄河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黄土高原
黄河从青海省东部的龙羊峡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区。这片广袤的黄土区,大体上西起日月山,东到太行山,南至秦岭,北抵阴山,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米之间,称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着巨量的泥沙。“黄”河的盛名,实际上是黄土高原奉赠的。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发育最典型的区域。进入黄土高原,豁然入目的就是铺盖在大地上的金**的黄土。现在的黄土高原几乎是***裸地袒露着宽阔的胸膛,被起伏不平的山丘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得支离破碎,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实,远古时期的黄土高原并不是眼前这幅景象。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给万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1***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泾河上游马莲河畔合水县境内,发掘出一具较为完整的古象化石。经考古鉴定,这是200万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黄河剑齿象”。这具古象化石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面貌:到处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马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鼢鼠觅食,古象成群……黄土高原俨然是一个天然动植物园。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证明,“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近代,这里还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几十万年来,人类用他勤劳的双手开发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族首领。炎帝居姜水,因以为姓。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以东,属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传说是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以疗疾病。所以,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族的先民,第一个开拓了渭河流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集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让肥沃的黄土长出了人类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使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自夏、商至秦、汉,黄土高原被逐步开垦,出现了种植“百谷百蔬”的兴旺景象。夏书的《禹贡》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据说这本书是铸在九鼎上面的,记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地理和物产的状况。《禹贡》上说,今天秦岭以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厥土黄壤”,“田上上”。上上,是九个等级中的最上等。大禹时期的黄土高原确实是物产丰饶、殷实富庶的地方。西周时期,这里已大量种植稻、粱、黍、麦、菽、稷、粟和桑、麻、瓜、果之类的农产品,并驯养了马、牛、羊、鸡、犬、豕等畜禽。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统计,仅京师长安周围的三辅地区(今华阴、高陵、眉县),就集中居住了240多万人。在汉、唐间,这里畜牧业很发达。在汉朝时拥有牲畜1 000多万头;南北朝时更多,仅陕北一带就有600万头。
黄土高原是金色的土地,它以那丰厚的***和肥田沃土,养育着高原上的人民。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黄土高原不正是金色的襁褓吗?
(选自《黄河万里行》,上海教育出版社1***9年版)
3.黄河断流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干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 000万公顷,流域人口1.2亿。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21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线。长期以来,黄河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流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黄河断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问题。本节重点讨论黄河断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河断流始于1***2年,90年代趋于频繁,断流时间与距离不断延长,黄河下游有变成间歇性河流的危险。
(1)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
黄河断流始自1***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2)黄河断流的影响
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1***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取限时***供水。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五是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河道萎缩,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从水文上看,黄河断流属于水量季节性变化。但实质上,断流是人类对水***用量超过其自然限度,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黄河水有90%用于农业灌溉,引黄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0万公顷增加到1994年的731万公顷。全流域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74亿立方米,50年代为124亿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亿立方米。现在黄河流域实际用水量已超过370亿立方米,所以冲刷河道的生态用水(210亿立方米)根本没有保证。目前黄河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0%,超过国内其他江河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可见,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青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9.6%,径流量却占黄河总径流量的近1/2。植被破坏导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径流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进入90年代后,减少更为明显。19***年1~3月的径流量减少23%,降到历史最低点,源头首次出现断流,下游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断流。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16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年均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两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悬河”,下游河堤形成“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态势。
缺乏统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黄河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尚未健全黄河水***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上游灌区面积占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却占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20%~30%,万元产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进国家6倍以上。经营管理粗放,水***浪费严重,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21%,更加剧了水***短缺程度。
(4)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黄河下游日益严重的断流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断流原因、影响和对策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并提出许多观点与建议。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加强流域水***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b.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c.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4.黄河知识问答
①“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哪位伟人说的?
这一名言是同志说的。在指挥***取得宜川大捷之后,决定东渡黄河到华北去。1948年3月23日,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过河,一共有十几条木船,上了第一条船,、任弼时上了第二条船,和等人上了第三条船。船至中流,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冰块撞击木船发出惊心动魄的砰砰声,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叹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②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
未来家乡的手抄报 家乡的手抄报
德州旅游手抄报
美丽德国手抄报
美丽德州旅游手抄报
美丽德州手抄报手抄报素材
美丽德州手抄报手抄报素材
关于美丽滨州的手抄报 美丽的手抄报
素材 中国风江西旅游宣传x展架设计 魅力滨州旅游城市手抄报 美丽的
美丽德州旅游手抄报手抄报编号9362505红动中国
有关德州名胜的手抄报 名胜古迹手抄报
关于台州的的手抄报 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美丽德州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长沙地理旅游攻略手抄报地理手抄报
美丽镇江旅游城市手抄报
我文明德州文明优秀手抄报展示
原创美丽的霍州手抄报版权可商用
关于黄河的综合性学习
2035年的家乡手抄报
2035年的家乡手抄报
关于2035的未来家乡的手抄报 家乡的手抄报
2035年的家乡手抄报
体现出家乡美的手抄报.
描写家乡的手抄报大全家乡美手抄报大全我爱家乡的手
家乡滨州手抄报
家乡的手抄报内容我的2022我的家乡手抄报2020我的家乡手抄报简单又
未来的家乡2035手抄报 未来的家乡手抄报
细看家乡新变化手抄报改革开放40年成果展
小学四年级我爱家乡手抄报
思家乡展未来的手抄报展望中国
2035年的家乡手抄报
小学生可爱的家乡手抄报资料我的家乡手抄报漂亮
我爱家乡手抄报简单又漂亮5我眼中家乡的手抄报我眼中多姿多彩的家乡
2019年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我眼中的家乡变化手抄报作品展示
画家乡四川的手抄报 家乡手抄报
第一部分活动内容:
1.复习《黄河颂》一课,查找有关资料,研讨下列问题(见课本)。
这一活动,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认识,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方式;同时又自然导入本次活动,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课上或课前互相交流。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具体解说如下:
①第一问见课后附录。第二问——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②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 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③略。
2.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照抄原文,而应对故事做适当的剪裁或润色补充。
学生整理出的故事,可以刊登在手抄报、黑板报上,也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话时间,让学生上台讲故事,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
① 黄河之源的传说。
② 与黄河有关的神话传说。
③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A.姜太公钓鱼。
B.郑国渠。
(以上答案参见《黄河》一书,中央电视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3.关于搜集俗语、谚语、成语的活动。
这一活动为学生积累词汇、积累文化知识,从而感受黄河在民族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提供了机会。教师应该借此强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词汇积累的乐趣并能够因此掌握一两种学习词汇的方法。
教师指导这一活动,应该把握三个环节:搜集词语——领会意义——学会运用。例如:“河清海晏”,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泾渭分明”则是黄河的两条支流在文化中的反映(泾水清,渭水浊)。要求学生抄出例句,以便从情境上完整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要求运用词语造句。
第二部分活动内容——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这一活动可与音乐教师配合进行,可视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请音乐教师推荐介绍教唱有关的歌曲民谣,可在音乐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开展,也可利用班会课乃至在学校文艺活动中表演。语文教师主要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下功夫,应要求学生抄下歌词并引导学生品味评析。有关诗词部分应该要求学生背诵并向同学介绍。
第三部分活动内容——保护黄河。
这一环节的话题是“环保”。其中,第一项侧重了解黄河现状,第二项重在宣传呼吁,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妨由学生分组承担各项任务。先由部分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展出,使两项活动互相呼应,增强活动效果。如果当地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搜集其他河流或者当地河流情况,不必强求一律。
调查交流活动的组织、主持、主讲均应由学生承担,以求充分锻炼学生。
公益广告的设计力求巧妙、生动、有创意,但仍然应该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如果学生不具备绘画才能,可以只用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构想。当然,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
第四部分活动内容——综合写作。
这一部分是在前三个部分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学生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对于黄河的方方面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写作环节中的材料积累过程已基本完成,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话题角度,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2两题属于常规作文,建议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其中一题。第3题的“周记”写作,可以作为学生对这次大型活动的自我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是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照。
有关资料
1.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陈梧桐陈名杰)
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叠纪(距今28 500万年至23 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个反复抬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形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接着,在侏罗纪(距今19 500万年至13 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13 700万年至6 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 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后来,一些抬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那些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并发育成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潴积,形成古若尔盖湖。源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则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入大海。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后,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迅速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流水的冲刷促使河床逐渐由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使源头的位置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上游不断向上延长。流水的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高山峻岭,为自己开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时,中国中西部的高原继续处于上升的阶段,益发加强了这种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终于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使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独立的河段连接起来,古黄河至此已初露端倪。不过,此时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她的东端止于浩瀚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古黄河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其溯源下切的侵蚀作用。当上游的来水大量进入三门古湖,水位升高,超过了三门地垒的高度,湖水就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她终于切穿三门峡,流入华北平原,而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投入大海的怀抱。一个伟大的生命从此诞生了!
黄河最后冲过三门峡、全线连接贯通的具体年代,学者的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即当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条大河,已经从西到东将各段河道连接起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不过,此时她的下游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后下游的河道曾发生过几次变动迁徙,但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定型。而且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延伸的属性,她的上源和下游仍在继续延长,从而最终形成今天的面貌。
今日的黄河,全长5 464公里,是长度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她从源头汩汩东流,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包括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河南、山东两省的沿黄地区在内,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着1.2亿人口。在历史上,黄河还曾经流过河北、天津、安徽、江苏四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共约25万平方公里。据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加上流域内有限的地下水,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并远距离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区调水,承担着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务。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选自《黄河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黄土高原
黄河从青海省东部的龙羊峡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区。这片广袤的黄土区,大体上西起日月山,东到太行山,南至秦岭,北抵阴山,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米之间,称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着巨量的泥沙。“黄”河的盛名,实际上是黄土高原奉赠的。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发育最典型的区域。进入黄土高原,豁然入目的就是铺盖在大地上的金**的黄土。现在的黄土高原几乎是***裸地袒露着宽阔的胸膛,被起伏不平的山丘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得支离破碎,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实,远古时期的黄土高原并不是眼前这幅景象。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给万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1***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泾河上游马莲河畔合水县境内,发掘出一具较为完整的古象化石。经考古鉴定,这是200万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黄河剑齿象”。这具古象化石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面貌:到处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马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鼢鼠觅食,古象成群……黄土高原俨然是一个天然动植物园。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证明,“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近代,这里还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几十万年来,人类用他勤劳的双手开发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族首领。炎帝居姜水,因以为姓。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以东,属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传说是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以疗疾病。所以,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族的先民,第一个开拓了渭河流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集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让肥沃的黄土长出了人类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使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自夏、商至秦、汉,黄土高原被逐步开垦,出现了种植“百谷百蔬”的兴旺景象。夏书的《禹贡》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据说这本书是铸在九鼎上面的,记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地理和物产的状况。《禹贡》上说,今天秦岭以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厥土黄壤”,“田上上”。上上,是九个等级中的最上等。大禹时期的黄土高原确实是物产丰饶、殷实富庶的地方。西周时期,这里已大量种植稻、粱、黍、麦、菽、稷、粟和桑、麻、瓜、果之类的农产品,并驯养了马、牛、羊、鸡、犬、豕等畜禽。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统计,仅京师长安周围的三辅地区(今华阴、高陵、眉县),就集中居住了240多万人。在汉、唐间,这里畜牧业很发达。在汉朝时拥有牲畜1 000多万头;南北朝时更多,仅陕北一带就有600万头。
黄土高原是金色的土地,它以那丰厚的***和肥田沃土,养育着高原上的人民。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黄土高原不正是金色的襁褓吗?
(选自《黄河万里行》,上海教育出版社1***9年版)
3.黄河断流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干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 000万公顷,流域人口1.2亿。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21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线。长期以来,黄河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流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黄河断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问题。本节重点讨论黄河断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河断流始于1***2年,90年代趋于频繁,断流时间与距离不断延长,黄河下游有变成间歇性河流的危险。
(1)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
黄河断流始自1***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2)黄河断流的影响
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1***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取限时***供水。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五是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河道萎缩,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从水文上看,黄河断流属于水量季节性变化。但实质上,断流是人类对水***用量超过其自然限度,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黄河水有90%用于农业灌溉,引黄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0万公顷增加到1994年的731万公顷。全流域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74亿立方米,50年代为124亿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亿立方米。现在黄河流域实际用水量已超过370亿立方米,所以冲刷河道的生态用水(210亿立方米)根本没有保证。目前黄河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0%,超过国内其他江河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可见,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青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9.6%,径流量却占黄河总径流量的近1/2。植被破坏导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径流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进入90年代后,减少更为明显。19***年1~3月的径流量减少23%,降到历史最低点,源头首次出现断流,下游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断流。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16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年均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两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悬河”,下游河堤形成“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态势。
缺乏统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黄河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尚未健全黄河水***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上游灌区面积占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却占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20%~30%,万元产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进国家6倍以上。经营管理粗放,水***浪费严重,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21%,更加剧了水***短缺程度。
(4)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黄河下游日益严重的断流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断流原因、影响和对策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并提出许多观点与建议。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加强流域水***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b.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c.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4.黄河知识问答
①“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哪位伟人说的?
这一名言是同志说的。在指挥***取得宜川大捷之后,决定东渡黄河到华北去。1948年3月23日,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过河,一共有十几条木船,上了第一条船,、任弼时上了第二条船,和等人上了第三条船。船至中流,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冰块撞击木船发出惊心动魄的砰砰声,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叹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②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标签: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