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的丛台公园,邯郸丛台公园历史简介

tamoadmin 0
  1. 有关于邯郸历史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散文诗歌吗?谢谢
  2. 关于丛台的故事有哪些?

河北邯郸最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有京娘湖、广府古城、蜗皇宫、丛台公园、太行五指山景区、响堂山石窟、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古武当山、元宝山、七步沟景区。

1、京娘湖

京娘湖是一处面积宽广的山间水库。水库湖水碧绿,周围环绕着太行山典型的赤红崖壁地貌,景色非常壮观,因为高峡平湖的壮观风景也被称为“太行三峡”。而且京娘湖传说还是宋太祖赵匡胤著名的“千里送京娘”典故的发生地,可以在此参观关于京娘主题的景点,了解传唱千年的美丽传说。

邯郸的丛台公园,邯郸丛台公园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又称永年城,位于邯郸市东北侧,距离邯郸市区的车程约20多公里,是一处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如今的古城建筑主要建于明代,保存完好,风格古朴大气,而且古城四周环水,有风光优美的芦苇荡和荷塘,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3、娲皇宫

娲皇宫位于邯郸涉县索堡镇的东北侧,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祭祀女娲的古建筑群。娲皇宫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年间,是在太行山东麓的唐王山山腰上悬空而建,经过历代修葺扩大的建筑群恢宏壮观。如今的娲皇宫主要是明清建筑,不过这里还有北齐年间的摩崖刻经和石窟遗址,非常值得参观。

4、丛台公园

邯郸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丛台区,是以历史上著名的赵国丛台为基础建设的一座公园,也是邯郸当地市民放松的好去处。公园内有古建筑、湖水、亭台树木等,环境优美,拍照也十分不错。

5、太行五指山景区

太行五指山景区主峰海拔1283米,山势巍峨峻秀,植被郁郁葱葱,以“雄、奇、险、秀”著称。更为神奇的是,这里一列3公里长的山脉,大自然巧夺天工形成一座仰卧大佛的形状,惟妙惟肖,弥漫着悠远宁静,佛瑞吉祥的信息。

6、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又名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侧的峰峰矿区,是国内著名的佛教石窟,也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石窟。佛窟造像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年间,经过历代修建规模盛大,现存有16窟佛窟和众多佛像,是华北地区访古游玩、拜佛祈福的一处胜地。

7、铜雀三台遗址公园

铜雀三台遗址公园是中国古代台式建筑巅峰之作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的遗址所在地,也是全国三十六处大遗址之一。

8、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北侧,距离邯郸市区车程约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在古武当山的山顶曾发现一座唐代石碑书写着“古武当山”字样,经考证这里就是国内道教寻找的历史上著名的北方武当山。

9、元宝山

邯郸峰峰矿区有个元宝山,因形状酷似元宝故名元宝山。在区的发展下在上世纪末大力发展了元宝山的旅游,在“元宝”的中间建了个大元宝以供游客欣赏。

10、七步沟景区

七步沟景区位于河北武安活水乡境内,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因佛教文化中的“七步莲花”而得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京娘湖风景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丛台公园

有关于邯郸历史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散文诗歌吗?谢谢

河北邯郸十大旅游景点有:京娘湖、广府古城、娲皇宫、丛台公园、太行五指山景区、武安古城、大梁门城楼、灵寿石窟、天桥湖景区、磁窑古镇。

1、京娘湖:京娘湖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北侧,距离邯郸市区的车程近70公里,是一处面积宽广的山间水库。水库湖水碧绿,周围环绕着太行山典型的赤红崖壁地貌,景色非常壮观,因为高峡平湖的壮观风景也被称为“太行三峡”。游客来此可以乘船游湖,也可以登上湖边的山岭观景拍照。

2、广府古城:广府古城又称永年城,位于邯郸市东北侧,距离邯郸市区的车程约20多公里,是一处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如今的古城建筑主要建于明代,保存完好,风格古朴大气,而且古城四周环水,有风光优美的芦苇荡和荷塘,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游客来此可以参观古老建筑、探访名人故居,还可以拍摄湖水环绕的城墙景色。

3、娲皇宫:娲皇宫位于邯郸涉县索堡镇的东北侧,距离涉县县城车程约11公里,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祭祀女娲的古建筑群。娲皇宫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年间,是在太行山东麓的唐王山山腰上悬空而建,经过历代修葺扩大的建筑群恢宏壮观。如今的娲皇宫主要是明清建筑,不过这里还有北齐年间的摩崖刻经和石窟遗址,非常值得参观。

4、丛台公园:邯郸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丛台区,是以历史上著名的赵国丛台为基础建设的一座公园,也是邯郸当地市民放松的好去处。公园内有古建筑、湖水、亭台树木等,环境优美,拍照也十分不错。

5、太行五指山景区:太行五指山景区主峰海拔1283米,山势巍峨峻秀,植被郁郁葱葱,以“雄、奇、险、秀”著称。更为神奇的是,这里有一条3公里长的山脉,大自然巧夺天工形成一座仰卧大佛的形状,惟妙惟肖,弥漫着悠远宁静,佛瑞吉祥的信息。

6、武安古城:武安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之一。城墙高达14米,周长达6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游客可以在古城内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氛围,了解到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和防御技术。

7、大梁门城楼:大梁门城楼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是一座明代的古城墙遗址。城楼高达20米,由砖石结构建成,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观的城墙景象,了解到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和防御技术。

8、灵寿石窟:灵寿石窟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石窟群之一。石窟内有多处佛像和壁画,包括千手观音、弥勒菩萨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美的佛教艺术和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9、天桥湖景区:天桥湖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内有多个主题区域,包括天桥湖、天桥山、天桥湖公园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精美的园林建筑。

10、磁窑古镇:磁窑古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古镇内有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包括磁州府、观音阁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京娘湖百度百科-广府古城百度百科-丛台公园

关于丛台的故事有哪些?

丛台位于邯郸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是古城邯郸的象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公

元前325

年—公元前229年)时期,是赵武灵王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的地方。丛台之名,是因为

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现存的古丛台,重修

清代同治年间,是一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6米的三层青砖高台。台上建有据胜亭

、回澜亭、如意轩、武灵馆,存有许多碑刻。在第一层上还有郭沫若先生留下的七律

和乾隆皇帝亲题的诗碑。古丛台气势宏伟、巍峨壮观,历时2000年,几经修缮和改建

,虽原貌已失,但仍保持着古代亭榭的独特风格。台前翠柏夹道,有阶石可登,台周

碧水环绕,绿树成荫,为中原地区一处游览胜地。

邯郸是一座露天博物馆。邯郸成语典故之乡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

文化旅游。不到邯郸作成语典故旅游,可以说是爱好旅游者的一种缺憾。只有到了邯

郸,才能身临其境,体会到其深邃的文化内涵。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

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

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

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

赵武灵王地形图

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

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

主要有: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将相和、刎颈之交、围魏救赵、梅开二

度、退避三舍、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不射之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铜雀春深、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绝妙好词、黄粱美梦、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奉公守法、奇货可居、南辕北辙、河伯娶妻、挟天子以令诸侯、下笔成章、路

不拾遗、诗文判状、窃符救赵、步履蹒跚.、三寸之舌、惊弓之鸟、旷日持久、不遗余

力、舍本逐末、罗敷桑、智者千虑等。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

曹魏邺城遗址

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末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间,

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

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

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

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

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

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

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

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

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

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

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

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

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

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

共计约1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

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

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

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

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

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

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

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

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

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

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

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

广府太极

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

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

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

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

、“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如今,以杨露蝉和武禹

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剧《广府太极》在广府实地拍摄。

鸡泽毛遂文化

河北鸡泽是战国时期赵国名人毛遂的故里,“毛遂自荐”“一言九鼎”“脱颖而出”

等成语典故和毛遂精神是毛遂留给家乡的宝贵遗产。2008年,经专家考证,鸡泽毛官

营村是“毛遂自荐”

中毛遂的故乡,同样也是毛姓氏族的祖籍地,直至毛遂部分后人迁徙至河南、浙江、

江西、云南等地,后辗转至韶山——诞生了一代伟人,鸡泽县决定加强对毛遂

文化的研究,挖掘整合毛遂文化,弘扬毛遂精神。为此,作为毛遂故里,

祖籍地的鸡泽成立毛遂文化研究会,加强对毛遂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和利用

。近一年来,研究会探讨毛姓起源,考证毛遂及其家族名人毛享、毛苌、毛藻生平事

迹,并积极与国内外毛氏后裔联系,为大力弘扬毛遂精神,其一鸡泽将新一中更名为

毛遂中学,其二还将建设毛遂大街彰显毛遂文化,弘扬征集汇编毛氏宗谱,下力量搜

集有关毛遂文化的历史文物。一部反映战国时期名人毛遂事迹的《毛遂自荐》画册,

日前在河北省鸡泽县发行。鸡泽县组织人员撰写的《毛遂传》及**故事片《毛遂传

奇》创作,均已撰写完毕。据了解,这只是毛遂故里挖掘和弘扬“毛遂文化”内容的

一部分。此外,一部诚义燕赵人文精神的数字**《毛遂自荐》译名《毛遂》日

前已在全国各电视台首播,并将由华夏**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向海外发行;本剧是由

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电视剧制作中心、邯郸市委宣传部、鸡泽县委宣

传部联合摄制。这也是鸡泽县弘扬和挖掘毛遂精神的又一力作。

边区革命文化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及其

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

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

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

》、《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

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

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

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

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

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

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

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

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

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

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

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广场,把学步的

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

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

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

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

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

,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

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

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

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

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现在,这是个应用得

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

市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

犹存。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

,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

,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

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不过***改造的推土机

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

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

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

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

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

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

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

能实现的虚幻梦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

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

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

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其

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

,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

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

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这个典故告诫人

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

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

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

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

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

丛台公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是使用的。如今从台已经成为邯郸市的

地标建筑,许多商品都以丛台命名,当地人还送过我一瓶“丛台”酒呢。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丛台,除了检阅练兵之外,还是王侯休息的地方,颇

负盛名,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在的主体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留下来的。历史上许多大

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处文化古迹。如

今,这里建成了丛台公园,成了普通百姓休息的场所。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成语之乡”、“

典故之乡”。古城邯郸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众多脍

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邯郸学步———学步桥: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据载:“春秋战国时,有燕

国寿陵少年,看邯郸人步姿优美,便学步于邯郸,结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

而归,引起大笑”。唐代诗人李白借此典故曾书“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至今,邯郸尚有学步桥一景存在。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横跨沁河之上,为三孔石拱

桥,大孔券两侧有四个小拱券,桥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拱中心处雕有向下

俯视的龙头。桥面两侧有石栏杆,各有石柱多根,柱上雕刻石狮、石猴等兽形,形态

各异,制作精巧,造形美观,具有民族传统风格,为一处重要的古代建筑。

邯郸一梦———黄粱梦:中国成语中,有邯郸一梦、黄粱一梦、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梦熟黄粱、梦觉黄粱等,都是一个意思。此典出自唐人《枕中记》。大概情节

是,有位叫卢生的秀才进京赶考途经邯郸,在一小客栈住下。当时,店主正在煮黄米

饭,卢生劳累之中便昏沉睡去,做了一个美梦,梦中享尽一生富贵荣华。等他一觉醒

来,一切没有变化,他还是个穷书生,连店主做的那锅黄米饭还没煮熟。

当年卢生做美梦时的客栈,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大集镇,就叫“黄粱梦”,位于邯郸市

北15公里处,占地20亩,是一组规模宏伟、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道观古建筑群。祠内

主要建筑有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等,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卢生殿内有卢生睡像

与睡榻相连。中央院落松竹交荫,鸟语花香。祠内还建有莲池、山、回廊、碑碣、

钟鼓楼、八卦亭,间有古松翠柏点缀,环境优美清静,确有古观幽雅之遗风。这便是

黄粱美梦典故的故乡了。

胡服骑射———插箭岭:胡服骑射,见于《史记·赵世家》:“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

百姓”。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

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

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

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故步自封,应学习别人长处,勇于改革。

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现此处已

开辟为一处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游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林———赵苑。

赵苑占地2100亩,为群雀式建筑,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苑内景观分四部分。东部为

古名胜遗址区,内有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古遗址,有新修建的赵王殿

、诸子百家殿、古代兵器陈列馆。南部为苑囿区,内有鸳鸯园、家家乐游艺园。西部

为现代游乐区,内有九宫城、水上世界、胡服骑射场、垂钓园等。北部为度区,有

仿古宾舍、高档泳池、台球房和小型放映厅等,是疗养度的好地方。近期又在北大

门东侧建起了“邯郸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总体规划以具有北方特色为主的园林

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58个成语典故为内容,以战国时期的建筑特色为风格,以碑

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像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整个园林以门、沼

、台、山四大主体为中轴线,形成了9个各具特色的艺术景区。

炼石补天———娲皇宫:娲皇宫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位于邯郸市涉县凤凰山

上,距邯郸市120公里。相传是因“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而得名。始建于北

齐(550—557年),明嘉靖、万历年间陆续建筑,清咸丰年间重修,占地76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娲皇阁依山就势,坐北朝南,北靠绝壁,高四层23米。在建筑选址、地势

利用上独具匠心,整体建筑用8根铁索拴在悬崖上的8个拴马鼻上。娲皇阁的两旁建有

钟鼓楼,阁外山崖上保存有距今1400多年艺术价值极高的北齐摩崖石刻。

织绚邯郸———邯郸故城:东周时期,卫献公的弟弟姬专,为避灾难逃到晋国的邯郸

,他在这里专心致志营造邯郸,一生不再谈论卫国,这便是“织绚邯郸”的典故,意

思是忘掉过去向前看。人们常用“织绚邯郸”这一成语来形容为新生活而奋斗的人们

邯郸故城,在今邯郸市区的西南部,由东城、西城、北城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品”

字形,城内总面积为50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

围墙内地面有布局严整的十几处夯土台,城下有面积宽广的十几处夯土基址。

这座历史悠久的宫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自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至

赵王迁八年(公元前228年)被秦所占,历经八代共159年,一直为赵国的王宫所在地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徒其民河内,夷其城廓”,

自此赵王城变为废墟。赵都邯郸故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虽受到天灾与人为

的损毁,但地面的遗存仍很雄伟壮观,地下的遗址也颇丰富。其平面布局基本符合我

国古代前者为城,后者为廓,五里之城,七里之廓的都城建筑定制。

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赵威后问齐使、触龙说赵太后———丛台:赵国曾是一个多难

的国家。他在历史上曾经被侵犯和被欺侮。但是,国难识忠臣,国难出人杰,赵国出

现了一批不畏强权,善于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抗暴的英雄人物,出了一批有远见、明大

义的君臣,如赵武灵王、赵威后(即赵太后)、蔺相如、平原君、毛遂等人,终于使

赵国自立于强国之林。至今,邯郸尚存留有许多赵国遗迹,显示着赵国的霸业和强盛

丛台的北侧有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

其中“三忠”为救赵氏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最为有名,“三忠”指的分别是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

事情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当时奸臣屠岸贾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一夜之间,赵盾的儿子赵朔及其弟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一族男女老幼共计300余人倒在血泊中。

仅有赵朔的妻子庄姬,当时已有身孕,躲藏在宫中,因为是晋景公的姑姑,以公主的身份才得以幸免。

忠臣程婴深知赵家冤枉,以为庄姬公主医病为名,夜入深宫,待公主分娩后,将婴儿赵武藏在药箱内逃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敬仰,放走程婴和赵武。

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用相瞒骗屠岸贾。

程婴含泪取了调包之计,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赵武,说公孙杵臼抚养,隐藏的程婴的亲生幼儿是赵氏孤儿,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

就这样,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为了迷惑屠岸贾,公孙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忘恩负义,程婴也佯装气恼,骂公孙杵臼不识时务,自取灭亡。两个忠臣的表演让屠岸贾信以为真,赵武才得以生存下来。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和赵氏孤儿赵武来到了深山中隐居起来。

10多年来,程婴含辛茹苦,终于把赵武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文武双全的青年。在大将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奸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

救孤老臣程婴,认为心愿已了,遂自刎而死。赵武悲痛欲绝,为程婴服孝3年。

赵武广结善缘,广开言路,公元前573年,年轻的赵武被举拔为卿。赵武又几经升迁,担任晋国的重臣,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了一系列创举:以身作则;举荐贤能,不避亲仇;与楚国达成了“弥兵之约”,结束了持续百余年的晋楚争霸,开始了和平往来的历史。

之后,赵武在创立赵氏基业并最终建立赵国的历史过程中,赵武的孙子赵简子、重孙赵襄子,父子两代的业绩最为突出。并且赵襄子于公元前475年即位,建立赵国。

赵襄子联合韩、魏,完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壮举。赵国又历经赵敬侯迁都邯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等重大后,逐渐跻身于强国之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后世为纪念韩厥、公孙杵臼、程婴,把他们供奉于邯郸丛台公园七贤祠的首位,从右向左依次是韩厥、公孙杵臼和程婴。

还有秉公执法的赵奢。在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管理朝廷税务的要职。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9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9个官家负责,这9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暴力抗拒缴纳朝廷税款,

赵奢听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9个暴力抗税的管家

这个举动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账,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朝廷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朝廷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朝廷的实力就会被削弱。朝廷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周边的其他国就会虎视眈眈,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朝廷才能强大,朝廷强大了,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给忽悠住了,要知道如果杀了赵奢,那就是与国家为敌,那就是亡国的举动。平原君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看到平原君走了,也吓一身冷汗,这样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后来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赵国一跃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另外,在赵国为官的蔺相如和廉颇也非常有名。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名叫“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惠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惠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惠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惠王不肯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惠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惠王。

秦惠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惠王提起割让15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惠王根本没有用15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惠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惠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惠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惠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15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

“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15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惠王一看蔺相如这个架势,吓得够呛,他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

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15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惠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了。

他就跟秦惠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5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5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惠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惠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惠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做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惠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高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惠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惠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惠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惠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朝廷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狮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的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

在七贤祠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这七贤是赵国的骄傲,也是邯郸的骄傲。

在丛台的七贤祠内还有一位赵国名将,那就是李牧。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北方的匈奴军事逐渐强大,常常在赵国边境抢掠,于是赵惠文王派李牧防御匈奴。李牧在边关取积极防御策略,但从不迎战。

同时,他加紧训练兵士,提高边防军的战斗力。由于李牧数年不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怯,赵王也对李牧不满,于是派人替换了李牧。

结果新将贸然出击,折损颇多。赵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回到北方经营数年,边防军兵精马壮,已经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李牧认为时机成熟,让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来犯。于是匈奴大举进攻,却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夹击损失10万骑兵,大败而归。此后匈奴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再度来犯赵境。

邯郸七贤祠内赵国四贤事迹壁画

邯郸七贤祠内的七贤塑像

标签: #邯郸